北影节闭幕:倪萍岳红手牵手亮相,75岁刘晓庆状态像40,倪妮好美
4月26日,北影节迎来了闭幕式红毯,红毯上绝大部分是以老戏骨为主。倪萍和岳红俩闺蜜手牵着手亮相红毯上,75岁的刘晓庆走路生风,丝毫不输年轻人,唐国强一身中山装,气宇轩昂,很有领导范儿,马丽倪妮好美。
4月26日,北影节迎来了闭幕式红毯,红毯上绝大部分是以老戏骨为主。倪萍和岳红俩闺蜜手牵着手亮相红毯上,75岁的刘晓庆走路生风,丝毫不输年轻人,唐国强一身中山装,气宇轩昂,很有领导范儿,马丽倪妮好美。
张勇手、陶玉玲、陈佩斯、朱时茂等走上舞台向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致敬,陈佩斯激动地说,自己从田华身上学到了“做演员不是为了流量,而是心里敞亮。只有心里敞亮,才能装得下亿万观众。”
26日,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颁奖礼。海一天凭借作品《好好的》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配角。
4月25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主题论坛与荣誉盛典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办。短视频单元荣誉盛典现场,新闻类、知识类、人文类、文化艺术类四个类别的创优作品,以及“民政中国”“千行万业”“文化中国”三个特别板块和“年度特别关注短剧/微短剧”等荣誉归属
刚刚,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演感人一幕。《电影小花》中的三位主演刘晓庆、陈冲和唐国强作为嘉宾出现在舞台上,一下子把观众带回到了激情燃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
张勇手、陶玉玲、陈佩斯、朱时茂等走上舞台向这位电影表演艺术家致敬,陈佩斯激动地说,自己从田华身上学到了“做演员不是为了流量,而是心理敞亮。只有心理敞亮,才能装得下亿万观众。”
海一天上台后激动地说,自己9岁入行,演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坏小子,四十多年后凭借一个反派获得了这份荣誉:“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认可,让我们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耿乐则表示,北京是自己的福地,“以前我常常去天坛玩,没想到今天把天坛女神攥在了手里,感谢北京国际电影节
从4月24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到4月26日杭州线下活动,这位刚从《家业》剧组杀青的“拼命三娘”,用三天三场活动的“特种兵式行程”,把“敬业”和“美貌”同时写进了热搜词条。
4月26日,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入场仪式,“天坛奖”的荣耀时刻即将来临。入场仪式的闪光灯聚焦于那些才华横溢的入围影片剧组,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评审团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挟春节档票房“吒儿”红火开篇之大势,承中国电影双甲子光影岁月之荣耀,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9天时间里,“天坛奖”评奖、“北京展映”、“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电影+”等活动精彩纷呈、人气高涨,共同描绘出一幅光影辉映、春和景明的璀璨画卷。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经历了长达几天的业内的积极、友好的交流之后,终于在今天迎来最终的大揭秘环节。
4月25日,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姜文出席“姜文电影大师班”活动,在聊起《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时,他说,饺子做了一件挺了不起的事,但这是起点,“将来饺子有的是。”以此勉励坐在台下的年轻人,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奋斗。
11度的冷雨浇不灭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星光,但谁能想到,今年红毯最炸的话题,竟被一个“非顶流”女演员承包了?
陈道明、陶泽如在当时就已声名鹊起,梁静背靠两年前的成名作《女子特警队》而在本剧中获得加成,刘斌、董勇、高明等一系列的内地演技派高手,更有雷明、俞立文等一派老戏骨从中压阵。
在“注目未来”单元颁奖环节,搭档宋洋上台后突发现未拿卡片,气氛瞬间紧张。主持人以“好事多磨”圆场时,杨紫全程微笑望向搭档,并用细微肢体动作传递鼓励,全程无慌乱。这一细节被镜头捕捉后,网友盛赞其“不动声色救场”“情商细节见修养”,相关片段播放量超500万次。
4月24日的北影节红毯,简直成了女星颜值的“照妖镜”,不少女星纷纷遭遇颜值“滑铁卢”。孙俪一现身,顶着齐刘海高盘发,网友立马惊叫道:“这哪还是甄嬛啊,看着跟甄嬛她妈似的!”她身上那件肩膀处缀着蓝花的黑纱裙,咋看都像把奶奶家的窗帘布披在了身上。
最近华伦天奴在北影节办的这场晚宴,直接把娱乐圈的"咖位鄙视链"甩在了观众脸上。当红小花杨紫被众星捧月,孙俪稳坐C位气场全开,退圈多年的林志玲惨遭冷落,金晨更是直接被安排到边角座——这哪是时尚晚宴?分明是活生生的名利场生存指南!
从2011年首届北影节在略显青涩中启程,到如今来自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踊跃报名“天坛奖”,十四载春秋流转,北京在光影世界中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电影故事。
作为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跨界女性代表,田朴珺的职业生涯始终以「突破边界」为内核。从早期在《韩城攻略》《甄嬛传》中塑造的经典影视角色,到2013年以制片人身份打造现象级作品《中国合伙人》(票房超5亿),她以内容创作者视角解构时代精神。2015年创立承礼学院,搭建
4月25日,北影节姜文大师班在京举行。姜文表示,自己在拍摄现场从来不看剧本,因为太了解电影的内容。写剧本的时候已经在脑海把这个电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在拍的时候,剧本、分镜脚本都没有用。“我在现场把脑海看见那个电影给拍出来就完了。”(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徐瑛蔓)